宜蘭民宿幫

花蓮民宿資訊網最新消息
◤榮民開墾花蓮農場 成今日阡陌良田 ◢


【記者 田德財/花蓮報導】

民國卅八年政府播遷來臺,盱衡當時情勢,提出「一切要從臺灣做起,不只保衛臺灣,還要建設臺灣」的指導方針。在勵精圖治、整軍備戰的精兵背景下,民國四十年四月第一批官兵辦理退役或除役,之後陸續又有壯年國軍離營。

 六千榮民 分散全台各農場

 為了讓這群半生戎馬的單身官兵走入社會,繼續為國奉獻,在政府的政策輔導下,大約有六千名退役榮民分散安置於退輔會所屬各地農場,投入農墾工作。

 阿兵哥們放下槍刀,拿起鋤頭或農鏟,憑藉一貫的團結、服從與努力,在有限的資源下學習農作,任天知命的在偏山遠角拓荒墾地、汲水鋤草、挖石搭屋、下種施肥,終究開花、結果、收成,不論環境多麼險惡,均能完成上級交付的工作並自食其力的改善生活,榮民弟兄是推動臺灣經濟建設的無名英雄。

 這些退役的軍人,一批是擔任新生地土地開發工作,一批則是在全國各農場開墾,其中包括花蓮農場,今日介紹花蓮農場部份。
 
原名花蓮大同合作農場

 花蓮農場民國四十一年年十一月一日,原名為「花蓮大同合作農場」,隸屬國防部總政治部農墾組,場址在溪口,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一日行政院退輔會成立配合改隸,民國四十四年三月十六日裁併於同日成立之壽豐大同合作農場,下設溪口、平和、志學、北埔四個分場,場址設於池南村(今之平和村)。

 四十七年七月溫妮風災,設於池南村的場部房屋全毀,經與台糖公司協調交換土地遷至壽豐鄉共和村;一○二年十一月一日起行政院組織改造,編併入臺東農場為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東農場花蓮分場。

 早年花蓮農場配合開發隊修築木瓜溪堤防,取得河川新生地數千公頃以安置榮民,然未開墾荒地巨石遍佈,端賴榮民弟兄不畏艱難,披荊斬棘,磊石平土,辛勤經營,始有今日阡陌良田。

 花蓮農場配合政府組織精簡,陸續編併西寶農場(秀林鄉)及泰來農場(豐濱鄉),墾區北起秀林鄉南至瑞穗鄉,縱跨花蓮縣八鄉鎮,管有土地面積約一千四百四十公頃。

 花蓮農場沿革至今,其編制大致可分為:場本部、光華分場、西寶分場、泰來分場。

 場本部:位於花蓮縣壽豐鄉,其土地由木瓜溪沖積而成的河床地;早期為臺糖公司所擁有,後來與農場交換土地,才成立壽豐場部。鄉內有許多從彰化一帶遷來的移民,亦有少數由鯉魚山遷徙而來的阿美族原住民,再加上外省籍的場員,人文背景較為複雜。

 光華分場:位於花蓮縣吉安鄉,其土地亦是由木瓜溪沖積而成的河床地;離花蓮市區僅十公里左右,交通相當便利。在花蓮縣綜合發展計畫中,建設為花蓮都會生活圈的一部份。且鄉內為花蓮之最大蔬菜供應區,並由於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迅速成長,行政院成立光華大理石工業園區及光榮砂石專業區,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及衝擊。

 西寶分場:位於中部橫貫公路上的西寶,其農莊分散於溪畔、天祥、西寶、蓮花池、下梅園、洛韶一帶。由早期開闢中橫所留下的榮民所組成,以生產高冷蔬果為主。

 泰來分場:位於花蓮縣豐濱鄉,其土地皆為海岸山脈的山坡地,主要成員為開發大隊退除人員。由於東臨太平洋,長年受海風吹襲,加上山脈海拔僅數百公尺,故土地並不肥沃,作物以柚子及五穀雜糧為主。

 退輔會設置農場的目的在於適應國軍人力、精兵政策,使國軍戰力在新陳代謝下,永保年輕力壯,以安置國軍退除役官兵從事農墾工作,指導榮民農業技能,增加生產收益,改善生活,達成自給自足,立業成家之願望,進而促進社會安定,繁榮地方,從花蓮農場的農業拓墾與生產事業經營,可知政府在有目的、有計畫的規劃下,發展東部區域農業。

 近年配合發展有機農業

 農場土地以農業生產為主、觀光休閒為輔,近年來配合政府東部發展有機無毒農業政策,積極推展有機產業,場部相鄰土地約十四公頃已規劃有機農業示範專區,目前已有味萬田有機豆製品通過有機驗證,有機豆漿、豆腐遠近馳名。


http://www.ksnews.com.tw/newsdetail_ex.php?n_id=0000563905&level2_id=102

2014-03-25 09:56:54
回上頁